一、土库曼斯坦概况 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的西南部,北邻哈萨克斯坦,东北与 乌兹别克斯坦接壤,南界伊朗,东南接阿富汗,西濒里海。面积 48.81 万平方公里〔差不多与我国四川省的面积相同〕,仅次于哈萨克斯坦, 在中亚五国中居第二位,在独联体中居第四位。土库曼斯坦位于独联 体的最南端,库什卡镇已经接近北纬 35 度,与我国河南新乡大致相 当。 全境地形平坦,有 4/5 土地是低平原,沙漠占土地面积的 80%。 境内著名的卡拉库姆沙漠〔意为黑色沙漠〕是世界第四大沙漠。山 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,有科佩特洛格和巴罗帕美斯山脉。属大陆 枯燥性气候,1 月平均气温为零下 4℃,7 月平均气温为 28℃,年平 均气温 14-16℃,但变化幅度较大,夏季酷热少雨,气温一般高达 35℃ 以上。各季寒冷枯燥,库姆卡最低气温为零下 27℃。空气湿度低, 年降水量少,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山区。年降水量山区为 300 毫米,东 部沙漠区仅 80 毫米。主要河流有阿姆河、捷詹河、穆尔加布河和阿 特列克河等。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,而耕地位于南部、土库曼斯坦东北部和西部, 故这些河流的水利意义不大,因此该国在卡拉库姆沙漠上修建一条长 达 1450 公里的卡拉库姆运河运河,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和通航运
河之一。境内土壤以沙土为主,植物以荒漠植物为主,生物种类多, 但数量少。土库曼斯坦拥有 380 万公顷森林,森林覆盖率为 7.9%, 居中亚五国之首。
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。现已探明天然气可开采储量高达 20.81 万亿立方米,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1/4,储量和产量在独联体中仅次 于俄罗斯,天然气被誉为该国的蓝金。石油储量 120 亿吨,储、产 量约居独联体第三。此外,还拥有丰富的芒硝、硫酸钙、碘、钾盐、 重晶石、溴等化工原料和黄金、白金等多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藏以及 石灰石、砂石、石膏、砾石、石英石等建材用矿。
据 1998 年 10 月普查,土库曼斯坦人口总数为 494.7 万,居中亚 五国的第三位。其中城市人口 220.3 万,占 44.5%,农村人口 274.4 万,占 55.5%,农村人口超过城市人口。男女人口之比是 49.6:50.4, 女多于男。这是一个有 100 多个大小民族的多民族国家。其中,土库 曼族占 77%、乌兹别克族占 9.2%,俄罗斯族占 6.7%。此外还有哈萨 克族、鞑靼族等民族。官方语言为土库曼语,通用语为俄语。居民大 多信仰伊斯兰教〔逊尼派〕。全国划分为 5 个州、46 个区、74 个城 镇、276 个村。首都阿什哈巴德,人口 58 万〔1999 年〕,距伊朗仅 30 多公里;1948 年曾遭到地震的严重破坏。
土库曼斯坦于 1924 年 10 月 27 日参加苏联,1991 年 10 月 27 日宣布独立,独立后国名由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 土库曼斯坦共和国。同年 12 月 21 日以创始国身份参加独联体。1992 年 3 月 2 日参加联合国。同年 5 月公布?土库曼斯坦宪法?,规定国体
为民主、法制和世俗国家。1995 年 12 月 12 日成为获联合国成认 的中立国。
苏联时期,土库曼属经济较落后的共和国,1990 年国民生产总 值仅占全苏联的 0.9%,与吉尔吉斯、塔吉克一样,同居末位。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、人均国民财富、人均消费分别为全苏平均水平的 75%、 67%和 66%,均低于全苏平均水平。独立时,经济根底较薄弱,经济 结构单一,以石油天然气工业为支柱产业,能源生产突出,农业根底 薄弱,以种植棉花为主,粮食不能自给,经济自给能力较低,其所需 商品 70%需由独联体其他国家供给。由于苏联解体,各共和国之间传 统的经济联系遭破坏,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。独立后到 1995 年,工 农业生产持续下降,通货膨胀严重,市场供给紧张,人民生活水平明 显下降,但总的来说,其经济状况比俄罗斯、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要 好,其经济形势根本保持相对稳定。如 1991 年和 1992 年国内生产总 值仅分别下降 4.7%和 5.3%,降幅较小〔同期独联体经济平均下降 5.7% 和 14.1%)。
独立后在经济上实行循序渐进地向市场经济改革政策,根据本国 国情探索一种民族的经济模式,其经济体制转轨属渐进式,速度相 对较慢,不搞全面私有化,较注重社会保障。从 1996 年起,经济开 始发生转折性变化,这年国民收入增长 0.5%,工业产值增长 17.8%。 国民生产总值从 1997 年 10.6 万亿马纳特增长到 1998 年的 13.2 万亿 马纳特,以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%,居民货币收入也有较大幅 度的增长,通货膨胀率也在下降。据世界银行的资料,土库曼斯坦
1997 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 630 美元。该国国家货币名称为马纳 特(manat),1997 年 11 月的汇率为 5300 马纳特兑换 1 美元;现在 汇率趋于稳定,今后经济开展前景看好。
该国制订了至 2001 年社会经济开展的根本纲领,预计后几年经 济增长的速度可能到达 10-12%,能源生产增长 30%。在其开展经济与 提高福利并举的十年稳定纲领中,提出了把国家建设成中亚的科 威特的口号。
二、农业开展的特点 土库曼斯坦农业的主要特点是: 1.原苏联棉花、养羊和蚕茧的主要产地 土库曼斯坦的种植业 约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,种植业又以植棉为主,棉田占耕种面积的 一半,棉花产量占苏联棉花总产量的 28%,居第 2 位,仅次于乌兹别 克斯坦。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45%;畜牧业以养羊为主,羔 皮产量占原苏联的 20%,也居第 2 位。但是按人均计算,那么都高居 首位。此外,该国养蚕业也很突出,蚕茧产量占原苏联产量的 10%, 居第 3 位。棉花、养羊和蚕茧是该国农业的三大支柱。 2.主要食品不能自给 1997 年,土库曼斯坦的粮、油、肉、奶、 蔬菜的自给率已到达 70%,1998 年自给程度提高到 90%。该国农业开 展的新目标是,到 2000 年粮食和棉花产量要双双跃上 200 万吨的台 阶,完全解决粮食自给问题。 3.农业生产率处于原苏联的较低水平 1990 年农业产值占全苏 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 1.1%,居第 12 位,在中亚五国中仅高于塔吉
克斯坦,占第 4 位。其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也只及原苏联平均水平的 66%,在中亚五国中低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。粮食生产严重 缺乏,粮食和食品远不能自给,这是其农业经济中一大突出缺欠和薄 弱环节。
三、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土库曼斯坦气候枯燥缺水,农业是经济的薄弱环节。在 1913 年, 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只有 31.81 万公顷,不到国土面积的 0.7%。经过 几十年建设,由于大兴农田水利工程和垦荒,实行农业机械化,增加 化肥用量,1980 年的作物播种面积比 1913 年增加了 2 倍,农业产值 比 1940 年增长 3.9 倍。独立前,土库曼斯坦农业实行集体化生产, 全国共有 108 个国营农场和 317 个集体农庄。农业用地由 1985 年的 3180 万公顷增至 1990 年的 3580 万公顷,其中耕地 120 万公顷〔占 农业用地的 3.4%〕,牧场 3440 万公顷〔占 96%〕,刈草场 10 万公顷 〔占 0.27%〕。1990 年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7.5%。农业劳 动人口 60 万,约占全国劳动人口总数的 1/3。 土库曼斯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,其次是畜牧业。以 1997 年为例, 种植业产值为 11 172 亿马纳特,占农业产值的 53.2%;畜牧业产值 为 9 828 亿马纳特,占农业产值的 46.8%。独立后以来,农业开展总 的情况是,开始几年产量趋势是下降; 1995 年起,农业逐渐摆脱衰 退,恢复增长。据统计,1997 年农业总产值为 2.1 万亿马纳特,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 19%,比上年增长 14%,增幅不小,但是波动有时也 很大。
1.种植业 土库曼斯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,种植业又以植棉业 为主。据统计,1997 年的耕地面积到达 132.9 万公顷,其中水浇地 为 131.3 万公顷,水浇地面积的比重独立前的 80%升至 98.8%。其中 谷物 66.1 万公顷〔占 49.3%〕,棉花 53.7 万公顷〔占 40.1%〕,饲 料作物 11.1 万公顷〔占 8.3%〕,土豆和蔬菜瓜果 3 万公顷〔占 2.24%〕。
在原苏联时期的 1990 年,土库曼斯坦的棉田面积曾到达 62.5 万 公顷,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50.6%,籽棉产量达 145.7 万吨,仅次 于乌兹别克斯坦而居全苏第二,占原苏联棉花总产量的 28%;但是按 人均计算,土库曼斯坦籽棉的人均占有量比乌兹别斯坦将近高 1 倍。 现在所产棉花 2/3 出口,其中一半以上向独联体国家出口。
谷物以小麦和大麦为主,也种植少量水稻。独立前谷物种植面积 不到棉田面积的 1/3。独立后,针对本国农业落后、特别是粮食生 产落后的状况,制定了粮食生产开展纲要,调整了粮棉种植面积的比 例,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开展。1992 年,谷物种植面积比 1990 年增加 76.5%,同时压缩棉田 9%,1992 年粮食产量由 1990 年的 44.9 万吨增 至 73.7 万吨,增长 64.1%;同年,棉花产量由 1990 年的 145.7 万吨 减为 130.1 万吨,减少 10.7%。1994 年谷物种植面积由 1990 年的 18.7 万公顷增至 58.3 万公顷,已超过棉田面积。据该国官方宣布,1998 年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的良好势头,粮食产量达 120 万吨,创历史 最高记录。
1995 年主要农作物产量为:谷物 110.9 万吨,人均 246 公斤; 籽棉 129.3 万吨,人均 296 公斤;蔬菜 24.5 万吨,人均 56 公斤;土
豆 2.1 万吨,人均 6 公斤。各年之间产量波动较大,籽棉 1997 年下
1995 年羊、牛、猪存栏数分别为 650 万头、120 万头和 10 万头,其
中羊和牛分别比 1990 年增长 27.9%和 48.6%;超过独立前数量。同年
联体国家统计年鉴?,1997 年莫斯科出版。 表 3 土库曼斯坦主要畜产品产量 (单位:万吨) 1990 1993 1994 1995
3.其他养殖业 主要有养蚕业、家禽饲养、淡水养鱼、养蜂业 等。尤以养蚕业兴旺。蚕茧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 1/10,居第 3 位。 1995 年家禽数量为 580 万只,鱼类水产品产量 1.02 万吨。
4.农业对外贸易 在苏联时代,土库曼斯坦的外贸绝大局部限 于苏联疆域之内,与苏联外部世界的贸易很小。例如,1987 年土库 曼贸易额 24.47 亿卢布,其中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贸易为 23.27 亿 卢布,占 95%,与世界其他国家贸易仅为 1.2 亿卢布。苏联解体后, 该国外贸开始转向,进出口格局发生重大变化,同非独联体国家的贸 易迅速增长,进口已转变为以非独联体国家为主。到 1996 年的进口, 独联体国家只占 30%,非独联体国家升至 70%。外贸迅速开展,1996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由 1991 年的 5 亿美元升至 30.07 亿美元,6 年增 长 5 倍多。而且连年出口大于进口,1992 年至 1996 年 5 年顺差总额 达 30.79 亿美元。据粮农组织的资料,土库曼斯坦 1997 年农产品的 总进口额为 2.77 亿美元,总出口额为 3.70 亿美元。
土库曼斯坦主要出口的农业产品是棉花、羊毛、蚕丝、皮革等农 畜产品原料和植物油、蔬菜、水果等。其中尤以棉花、羊毛和蚕丝为 其农业出口的三大王牌产品。如 1992 年它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皮棉 18.79 万吨,植物油 3.08 万吨,蔬菜 8500 吨,葡萄和水果 2600 吨。 1993 年皮棉出口高达 45.4 万吨,占当年产量的 34%。主要进口的农 产品是粮食、肉、奶制品、土豆、白糖等食品和化肥、拖拉机、载重 卡车等农用机械。如 1992 年它从独联体国家进口肉和肉制品 2.95 万 吨,奶制品 2.68 万吨,土豆 5400 吨,化肥 17.22 万吨,拖拉机 9905
辆,载重卡车 5067 辆。1993 年进口粮食 37 万吨,土豆 6.2 万吨, 白糖 1.5 万吨。1997 年土库曼斯坦在农业上与世界上 66 个国家和地 区有经贸联系和合作。从农业外贸伙伴构成看,主要贸易伙伴为独联 体国家〔占进出口总额的 58%〕,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俄罗斯。它同非 独联体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伊朗、土耳其、瑞士、阿富汗、英国、 美国和阿联酋等国。
四、农业科学技术 土库曼斯坦与中亚其他国家一样,科学技术〔包括农业科技〕不 如俄罗斯、乌克兰、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欧洲地区国家兴旺。全国最大 的科学研究中心是创立于 1951 年的土库曼斯坦科学院。独立时科学 院下设 3 个学部〔物理技术和化学科学部、生物科学部和社会科学 部〕,15 个研究所,拥有院士 17 人,通讯院士 27 人,有 1112 名科 技研究员,其中博士 80 人,副博士 581 人。科学院藏书 199.92 万册, 同世界 40 个国家的 278 个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。 由于土地面积 80%是沙漠,该国科学院有著名的沙漠研究所,它 在原苏联是独一无二的,专门研究沙漠利用、治沙、沙土种植、沙土 灌溉等方面农业技术。土库曼斯坦也设立了农业科学院,有专门培养 农业科技人才的农学院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。该国在护田造林、排灌、 耕作技术、土壤改进、防治土壤侵蚀以及农作物育种、除草灭虫、防 治植物病害方面,都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。特别是该国所培育的高产、 抗枯萎病的细纤维棉花品种,以纤维质地优良著称。
在畜牧研究方面,该国早在 1940 年代就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, 提高羔羊养殖业的繁殖力,该国著名的卡拉库尔绵羊生产开展很快。
在农业机械化、电气化和自动化方面,土库曼斯坦也具有相当的 规模和水平。独立前农业早就普遍实行机械化,1980 年拥有 3.71 万 台拖拉机,9300 台摘棉机,1100 台联合收割机,1.75 万辆农用载重 卡车。
五、农业开展的经验教训 土库曼斯坦农业开展的经验教训,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: 1.根据本国特点进行农业改革,循序渐进实行体制转轨 土库 曼斯坦注意根据国情进行农业所有制改革,并且分阶段进行。首先是 推行土地长期租赁承包制,将土地租赁给农民,时间不少于 10 年。 强调推行新农村政策的核心和实质是使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。 在对农产品进行价格改革时,注意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。这些政策 都是比拟有效的。 2.加强薄弱部门,开展粮食生产 因为苏联时期的经济分工, 土库曼斯坦农业长期畸型开展,粮棉比例严重失调,粮食和食品生产 严重缺乏。苏联解体后,农业比例失调的弊病就格外显露,每年要消 耗 5 亿美元购置谷物、面粉等食品。针对粮食生产落后的薄弱环节, 国家开始注重农业的协调开展,制定粮食开展纲要,调整粮棉生产结 构,大力开展食品生产。1997 年已使粮、油、肉、奶、蔬菜的自给 率由独立初的 30%提高到 70%,成效显著。从过去长期无视粮食生产
3.国家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投入 土库曼斯坦由于改革措施比拟 稳妥,经济相对稳定,财政状况较好。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突出地表现 在注重对农业和农业科技的投入,没有出现独联体其他国家农业科技 经费缺乏、科技人才严重外流、科技实力显著萎缩的现象。其结果是: 在俄罗斯等多数独联体国家近年来农业全面衰退的同时,土库曼斯坦 的农业形势却保持相对稳定,较早地止住了下降并且实现了明显的增 长。
4.十分重视水利建设 该国政府深知水利对于国家的重要性。 针对本国水利根底薄弱的状况,大力增加投资,兴修水利,改造运河, 特别是兴修了长达 600 公里的引水地沟,使国家的水资源增加到 260 亿立方米,取得明显成效。在农艺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,实 行合理灌溉,推广滴灌等新工艺。
土库曼斯坦农业经济开展态势良好,政府对其农业的开展前景持 乐观态度。农业改革和开展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,也为我们提供了一 些有益的启示。
更多精彩尽在这里,详情点击:http://0731zcw.com/,土库曼斯坦